数字货币用户应该都在交易所上做过交易,目前占据主流的仍然是中心化交易所(CEX)这种形式,尽管它的广受诟病。比如Mt.Gox运营者欲盖弥彰,爆发史诗级丑闻,5年维权长路漫漫;比如2018年日本交易所Coincheck 遭遇“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”,损失价值5.3亿美元的5亿个新经币;再比如,近期交易所数据泄密疑云,数百位币安用户KYC信息被黑客公然上传。 与之相比,去中心化交易(DEX)所既无需KYC,匿名性好,具有互操作性,又可以打消用户对交易所监守自盗、操纵市场、拔网线等疑虑。这一解决方案也被认为是未来的必然方向。 另一方面来看,DEX也是DeFi生态流动性的主要贡献者,因为稳定币、借贷等DeFi产品都不是高频交易的逻辑。从DeFi.review的数据来看,交易额排行榜几乎全部被DEX项目占据。该网站将DEX分为两类,一类是储备库DEX,包括Uniswap、Kyber、Tokenlon、AirSwap,另一类是订单薄DEX,包括IDEX、Ox、Hydro。 回顾DEX协议的发展历史,从Bitshare专门写一条公链开发去中心化交易所,到EtherDelta为代表的第一代以太坊去中心化交易所,再到基于Ox开源协议,众多DEX纷纷建立起来。如今,在DEX协议的赛道上,诞生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,包括Hydro、路印协议、ONEROOT等等。 比如DDEX在2018年底分叉了Ox,原因是DDEX使用撮合模式,和Ox系Open模式DEX不能共享流动性,而Open模式没有解决抢先交易和订单冲突的问题。于是团队从应用层杀到协议层,创建了Hydro协议,提供一系列智能合约、撮合交易算法、开发者工具和资源包,通过原子交换完成加密货币交易,方便开发者搭建DEX。 再比如路印协议,基于zkp技术,不仅拥有一套公开的用于执行交易和撮合操作的智能合约,而且还有一组链下参与者用来撮合和⼴播订单。在路印3.0中,中继是生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它将各个交易者订单进行撮合配对,然后将配对成功的订单广播到区块链中。 再比如ONEROOT R1协议,其生态架构分为三层:R1智能合约层部署在以太坊区块链上;Relayer层是订单中继系统,与R1智能合约进行交互,负责提交上链与订单撮合,并且Relayer层对外提供OpenAPI,允许第三方交易所提交订单到撮合引擎。 基础概念铺垫完了,我们就来听这三个去中心化协议的团队成员来聊聊DEX的优势、困境和趋势,以及DeFi市场的机遇与挑战。 8月8日,由一块链习社区、DeFi实验室、DOS Network、Hydro共同发起的「DeFi专题系列」开启第二期围绕“DEX”的线上AMA,活动请到了ONEROOT CMO Zeo Xiong和路印协议联合创始人Jay两位嘉宾,并由DeFi实验室发起人代世超担任主持人。 主持人:我们通常认为,DEX1.0 代表是etherdelta,DEX 2.0代表是0x,那么DEX3.0 应该如何定义?DEX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怎样的? Jay:Dex 3.0 发展趋势的一个核心潜台词是“可信计算”。换句话说,我们需要通过技术,证明在链外运行的代码逻辑是百分百可信的。这个信任最主要是针对链上对应的智能合约而言,只有智能合约信任链外的计算结果,才做链上的转账。如果智能合约信任链外计算结果,那么用户也就应该可以信任中继的计算结果,进而从总体上信任这种去中心化交易技术。主持人:DEX可以被分为3种经典模式,订单簿模式、资金池模式、荷兰拍卖模式,你怎么看这3种不同类型的DEX? Jay:订单薄模式,比如IDEX,IDEX是第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分散式智能合约交易平台,提供实时交易。IDEX使用户能够连续交易而无需等待处理,能同时处理多个交易订单,取消订单无需费用。主持人:DEX本质是为资产提供交易功能,你觉得目前哪些是优质资产? Jay:优质资产包括比特币,以太币等主流加密货币,以及未来underlying asset backed资产。跨链也是我们之后会研究的一个方向。另外,Set这样的组合行资产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。主持人:DEX如何获取更多流动性?DEX共享流动性是个伪命题吗? Jay:我举例说明,比如Bancor是一种自我调节协议,其智能代币自动维持流动性。Bancor有自己内部的流动性机制,保证任意ERC20代币与其他代币交换,中间无需做市商。而Kyber Network (KNC)与Bancor有几点不同,第一,由实物代币提供流动性,这些代币来自基金经理、鲸鱼以及代币团队等。因此,Kyber有做市商,并受到利差的激励,为网络提供流动性。在储备提供者之间创建一个自由市场,从而产生最具吸引力的交换率。DEX共享流动性不是伪命题。用户的订单可以被多个中继同时匹配,因此流动性是可以去中心化共享的。主持人:DEX的核心优势就是流动性,但怎么激励DEX去分享自己的流动性给别人,似乎是个问题? Zeo Xiong:本质上DEX仍然是为交易服务的,那么就要满足用户的流动性需求,我们定义流动性是将资产迅速变现的便捷程度,提供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和深度,当下本来DEX流动性就不好,各家再互相竞争流量蛋糕,深度只会更加匮乏。主持人:怎么看DeFi的互操作性? Zeo Xiong:谈到互操作性,或许可以我们一起携手制定行业标准化,做去中心化交易所联盟。现在是大家都根据以太坊或者各自公链开发自己的协议,开发自己的API接口,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,未来出现行业整合,当出现行业标准,各家可以按照标准来开发自己的API,所有的DEX应用都可以调用这些接口来满足各自的应用需求。主持人:DEX的最终愿景是什么?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? Jay:我认为DEX技术有三个可能的发展方向。一是DEX 3.0的通用化,提供一种通用的dApp扩容方案。说的更明确点,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用来给DEX扩容,还可以用来给几乎所有类型的dApp扩容。二是支持跨链的去中心化交易协议。三是中继或者说世界状态树本身的去中心化。而最大的困境,是需要提高吞吐量和降低交易成本,才能和最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竞争。主持人:DEX以及整个DeFi市场有多大,怎么做增量用户? Zeo Xiong:目前DEX主要用户群我觉得分为这几种,1、自我管理资产用户 2、Defi用户 3、匿名需求用户。主持人:以太坊上做DeFi有哪些优势和劣势?ETH2.0会解决这些问题吗?会有更好的智能合约平台和公链环境吗? Jay:先说优势,DeFi 采用区块链技术,可提高交易数据透明度,确保交易的不可逆和一定程度的审查抵制。DeFi 在防止政权主体恶意通货膨胀方面具备一定优势。DeFi 无差别但有条件的准入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金融的覆盖范围。再说劣势,在用户触达方面,DeFi与金融都存在覆盖范围不足的弊端。此外,鉴于行业发展现状,DeFi 还面临着技术风险和落地应用存疑的劣势。主持人:DeFI距离大规模应用还缺什么?怎么解决? Zeo Xiong:根据 defi.review 的数据,DeFi 日交易总额不到 12 亿美元,并且去中心化借贷市场日交易量就占据了10亿市场,本身借贷不像炒币这么高频次,以及目前defi主要聚焦在以太坊上,并且市场没有新增资金量,还在行业初期,建造好行业的基础设施慢慢来,道阻且长。 |
图片来源: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2月16日,腾讯对外宣布,腾讯游...详情
图片来源: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最近一两个月,全球互联网圈最热...详情
撰文:肖飒法律团队据悉,南方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宣传部、网信...详情
近年来,随着虚拟货币的迅速发展,全球各地区相继出台了不同的监...详情